衡阳市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回顾与2014年展望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切实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升新标杆、打造升级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开放带动、基础先行、创新发展”的总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总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69.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2%。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338.41亿元,增长2.8%;二产实现增加值1039.42亿元,增长10.7%;三产实现增加值791.61亿元,增长12.8%。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3%、50.4%、45.2%,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4、5.2、4.6个百分点。
(一)“三量齐升”势头良好
经济总量有突破。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169.44亿元,较2012年增加211.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2%。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达到了211.88亿元,增长13.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157.20亿元,增长16.0%。运行质量有提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8%;完成税收137.7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65.0%,税收占比较2012年提高1.17个百分点。人均均量有增加。人均GDP(现价)30030元,较2012年提高2772元;人均财政收入2933元,较2012年提高35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297元,增长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1876元,增长1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稳步增长
农业发展较稳。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48.49 亿元,增加值为338.41 亿元,增长2.8%。粮食播种面积为552.29千公倾,产量为321.63万吨;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02.73千公倾,产量为29.19万吨,增长8.5%;蔬菜播种面积为103.07千公倾,产量为329.97万吨,增长3.9%。肉猪出栏量为964.45万头;家禽出笼量为10820.12万羽;水产品产量为27.14万吨,增长4.4%。
工业发展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增长9.8%,重工业增长12.3%。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最快,达到了39.1%,股份合作经济增长13.2%,集体经济增长14.5%。在总计中,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长7.3%,非公有制企业增长12.8%,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长21.4%,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3.4%。在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黄金生产总产量为3044千克,增长43.3%;饲料生产为172.58万吨,增长23.7%;钢材生产144.67万吨,增长1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594.18亿元,增长11.2%,利润总额为114.13亿元,增长15.0%。
服务业发展较强。交通运输快速增长。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为388.34亿吨公里,增长15.9%。其中公路为352.57亿吨公里,增长14.8%;水运为35.77亿吨公里,增长28.0%。货运量为2.31万吨,增长13.5%,货物周转量为376.45亿吨公里,增长16.0%,公路客运量为2.52亿人次,增长11.6%。旅游业持续旺盛。全年游客总人次达到了3873万人次,增长22.1%,其中国内游客为3854.94万人次,增长22.2%,国外游客为18.06万人次,增长12.8%,旅游总收入(不含外汇)为216.32亿元,增长25.5%。信贷较快增长。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04.53亿元,比年初增310.63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个人存款1526.61 亿元,比年初增209.17 亿元,增长15.9%。2013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15.96亿元,比年初增218.21 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中长期贷款为477.29亿元,比年初增95.59亿元。
(三)结构调整效果显现
一是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三产占比进一步提高。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5.6:47.9:36.5,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差距减少,第三产业占比较201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长仅为7.3%,较2012年下降了9.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增加值为353.26亿元,占GDP比重为16.3%,较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三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振兴产业投资增长32.6%,民间投资增长33.5%,技改投资为648.55亿元,增长26.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为78.17亿元,增长23.3。四是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全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1.88,比2012年1:2.01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发展动力稳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为1437.30亿元,增长35.1%。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为64.22亿元,增长58.2%,第二产业投资为784.75亿元,增长34.4%,第三产业投资为588.33亿元,增长33.9%,其中工业投资为782.50亿元,增长35.4%。城镇和非农户投资为1326亿元,增长37.1%,私营企业投资为465.11亿元,增长37.6%。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495.05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为420.34万平方米,增长20.4%,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84.35万平方米,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额为125.51亿元,增长21.3%。
消费市场保持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92亿元,增长13.9%。其中城镇为660.86亿元,增长14.0%,乡村为71.06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业为40.13亿元,增长13.5%,零售业为612.81亿元,增长14.2%,住宿餐饮业为78.98亿元,增长12.1%。
对外贸易形势逐步好转。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8.14亿美元,增长–10.4%,较前11月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为12.61亿美元,增长–3.6%,较前11月提高5.4个百分点。新签外资合同为112个,增长0.9%;合同利用外资为7.72亿美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为7.62亿美元,增长26.2%;实际到位内资为226.82亿元,增长16.1%。
(五)物价基本稳定
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比上年上涨2.4%。其中粮食上涨5.4%;食品类上涨3.8%;油脂上涨6.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7 %;烟酒及用品上涨6.3 %;居住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0%。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讲,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低开高走、逐步企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总态势,但全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仍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高度关注。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受国内外复杂的宏观形势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较去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全市72家高耗能规模工业企业退出,钢材、原煤、原盐等一批主要工业产品增长放缓、产量下降,造成工业增长下滑,规模工业增加值回落3.0个百分点;在遭遇禽流感疫情以及严重旱灾,家禽、粮食减产,农业经济增速下降为2.8%。其他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分别回落1.2、1.6、7.4个百分点。
(二)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受国际市场萎靡影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下降,加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市相关进出口产业及产品受到较大冲击。全市外贸进出口出现负增长,2013年进出口总额为18.14亿美元,增长-10.4%,较2012年下降较快。但随着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和国外市场的回暖,预计2014年将会有积极变化。
(三)部分指标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2013年人均GDP仅为20375元(不变价),离31400元的目标差距较大,实现程度仅为64.9%;第三产业占比为36.5%,离目标值50%还差13.5个百分点;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为12.5%,离目标值还差3.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为1.05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目标控制值0.21吨标准煤/万元。
三、2014年经济走势基本判断及工作建议
从国际环境看,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有望得以保持,但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速减缓和全球金融条件收紧的双重挑战,经济增长受到制约,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从国内方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项深化改革的政策将逐步细化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全市情况看,综合保税区土封关运行,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等开放平台的运营和成长,必将促进口岸经济跨越发展。南岳机场上半年试飞通航,“一小时经济圈”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014年全市将实施400余个、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年度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的重点工程建设计划,以项目拉动投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全市总体经济有望延续平稳运行的态势,外贸形势将得到一定程度改观。
2014年全市经济发展应继续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的总基调,不断增强投后劲,保持工业的支持作用,在稳中提质,在稳中增长。
(一)要拓宽视野加速项目承接。一是要发挥优势引项目。积极发挥全市劳动力足、要素保障好、科技人才多、营商成本低等优势,用好用活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不断放大综保区、公路口岸等开放型经济平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引进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衡阳。二是要对接产业引项目。要紧密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紧紧盯住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向,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完善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要延长链条引项目。要坚持做活、做通、做透产业链条的原则,依托现在重点骨干企业,梳理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情况,重点引进支柱产业的衍生产品和骨干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形成不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二)以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施农业综合开民及国土整理项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市基本农田问题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改善农业经营模式,全面提升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着力推进新型工业。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促进产业升级;以园区建设为依托,加速产业聚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产业拓展,努力开创全市工业发展新局面。三是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环境,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投资多元化的服务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同时,优化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三)以建设宜居衡阳为目标,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一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综合性调控,防止落后产能的资源和环境成本上升,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大整治环境污染力度。扎实推进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彻底解决好集镇“环境脏、设施差、秩序乱”现象。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护,继续实施人工造林增绿工程,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主要国省道、湘江及其一级支流两侧沿线的造林绿化工作,力争年内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有一个新的提升。